机械设备安装方法和影响设备安装精度因素
2023-09-06 阅读次数:
1、有预紧力要求的螺纹连接常用紧固方法:1.定力矩法、2.测量伸长法、3.液压拉伸法、4.加热伸长法。2、过盈配合件的装配方法,一般采用1.压入装配、2.低温冷装配和3.加热装配法,而在安装现场,主要采用加热装配法。(1)齿轮装配时,齿轮基准面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靠紧贴合,且用0.05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应符合传动要求。(2)相互啮合的圆柱齿轮副的轴向错位,应符合下列规定:(3)用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时,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丝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丝。(4)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2)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1)联轴器装配时,两轴心径向位移、两轴线倾斜和端面间隙的测量方法,应符合1)将两个半联轴器暂时互相连接,应在圆周上画出对准线或装设专用工具,其测量工具可采用塞尺直接测量、塞尺和专用工具测量或百分表和专用工具测量。2)将两个半联轴器起转动,应每转90°测量一次、并记录5个位置的径向位移测量值和位于同一直径两端测点的轴向测量值。3)测量联轴器端面间隙时,应将两轴的轴向相对施加适当的推力,消除轴向窜动的间隙后,再测量其端面间隙值。1)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接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点数,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合面,任何部位塞入深度应不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3;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0.02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薄壁轴瓦的接触面不宜研刮。2)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检查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1/2~1/3。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3倍。1)装配方法有压装法和温差法两种。采用压装法装配时,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入力;采用温差法装配时,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20℃,冷却温度不应低于-80℃。2)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于中心线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且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3)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应在轴承1/2空腔内加注规定的润滑设备与基础的固定方式主要采用地脚螺栓连接,通过调整垫铁将设备找正调平,然后灌浆将设备固定在设备基础上。地脚螺栓一般可分为固定地脚螺栓、活动地脚螺栓、胀锚地脚螺栓和粘接地脚螺栓。(1)固定地脚螺栓又称为短地脚螺栓,它与基础浇灌在一起,用来固定没有强烈振动和冲击的设备。如直钩螺栓、弯钩螺栓、弯折螺栓、U形螺栓、爪式螺栓、锚板螺栓等。(2)活动地脚螺栓又称长地脚螺栓,是一种可拆卸的地脚螺栓,用于固定工作时有强烈振动和冲击的重型机械设备。如T形头螺栓、拧人式螺栓、对拧式螺栓等。(3)部分静置的简单设备或辅助设备有时采用胀锚地脚螺栓的连接方式。胀锚地脚螺栓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7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2)安装胀锚地脚螺栓的基础强度不得小于10MPa。3)钻孔处不得有裂缝,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等相碰。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有:设备基础、垫铁埋设、设备灌浆、地脚螺栓、设备制造、测量误差、环境因素等。设备基础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强度、沉降和抗振性能。垫铁埋设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承载面积和接触情况。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1)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主要形状误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2)位置误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变动全量。主要位置误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等。环境因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和恶劣环境场所。